全球产出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经济复苏可能更加漫长曲折。

第四是有很多中高收入层的消费可获得性比较差,他们可能有钱,但是很多东西买不来,导致中高端消费品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进入专题: 提升消费 。

推动云基础设施创新,英特尔与阿里云的“软硬合唱”

第三种是提高消费的性价比和消费品的可获得性,从而满足一些潜在的消费。从去年来看中国与过去正常的消费水平、消费增速有所变异,同时相关企业的一些库存有所上升,从这些指标来看的确总体上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中国目前制约消费的因素太多,因此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要想改变中国消费欲过低,特别是居民的消费过低的现象,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延迟就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构的适应性 有的人认为研究生扩招是个馊主意,因为研究生扩招延迟了就业和消费,这个观点肯定是有问题的。不是简单的政策放开就能够使生育率提升,也不是简单地加大奖励,生育就能提高。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因循传统的土地财政,因循房地产来作为主导产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需要对房地产、对住房有一个再定位、再调整的过程。第六是物流体系、商贸体系的成本太高,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要比在中国低20%,这跟我们的物流体系不健全有很大的关联。按美元计,我国2020年11月出口激增21.1%。

一是把握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抓紧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二是新技术革命迅猛推进,各国争夺技术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2019年,中国占美国GDP比重是60.8%。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进入 隆国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战略机遇期 。

但是当全球共同推进绿色发展时,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要更多地看到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所以这一次面临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再也不能错失机遇,把握好了,我们就可能在数字革命中脱颖而出。

推动云基础设施创新,英特尔与阿里云的“软硬合唱”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对新的经贸体系理念和利益的追求,试图把中国边缘化。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而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每一轮技术革命,都是推动国际格局洗牌的根本动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战略性机遇,也可以说是巨大的挑战。

2020年,中国占美国GDP比重可能会达到71.2%。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牢牢把握四个战略新机遇 当前,我们仍处在各种各样的危机挑战中,所以更要加强化危为机的理念,坚定信心。国际环境调整的四个深层次趋势性变化 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环境的变化,把握四个深层次趋势性变化。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表现为金额上的增长,而且技术含量在提升,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三是把握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的机遇,包括引进人才、技术以及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和服务项目。

推动云基础设施创新,英特尔与阿里云的“软硬合唱”

另外一类是,在环境标准、工资谈判、劳工标准等领域制定更高标准、更加严格的国际规则,来限制和打压其竞争对手。新能源汽车给了我国汽车工业一个换道超车的新机遇。

这些新理念的背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他们在选择性地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一些不符合其利益的规则,他们就要改变或者抛弃。特别是在多边贸易体系下的诸边协议谈判,比如服务贸易谈判、电子商务谈判、投资协议谈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汽车产业苦不堪言。可持续发展理念自1972年首次提出以来,短短50年时间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从理念变成了规则,约束由软到硬,越来越强。把握好这些战略机遇,我们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就可以顺利开局,不断取得进步。在能源结构中,要推动实施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等低碳能源战略。

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把握好国际环境变化中引才、引技、引资的新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也就是说,在东升西降格局中,并不是所有西方经济体占全球GDP比重都大幅下降,其本身也有结构性变化。到1980年,我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仅为1.7%,这就是因为我们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会。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影响深远。所以,当中国变成一个经贸大国时,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大国意识,对我们的发展、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要提前作尽可能准确的研判,采取一系列措施,营造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为自己创造机遇,而不是浑然不觉。

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在衰落,事实是,其占全球GDP四分之一的比重,在过去40年中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使得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创造了机遇。在讨论外部挑战、世界经济困难时,我们往往更多看到的是挑战,这没有错,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任何一场重大的危机之中,挑战和机遇都是并存的,特别是面对重大危机时,我们的作为有可能会扭转乾坤、化危为机。对研究人员来说,一定要打破数字幻觉,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仍然处在低迷和困难之中,新冠疫情还会继续困扰世界经济,会影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还有可能诱发一些已经积累的经济金融风险。

中央文件指出数据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这个认识是很深刻的。创新靠什么?创新靠人才。

这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可以与历史上的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相提并论,甚至比它们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而美国1980年占全球GDP比重为25.4%,到2019年是24.4%,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从以往重视效率转向兼顾效率与安全,全球产业链将呈现区域化、多元化的新趋势,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单边挑起贸易战、科技战,围堵中国的发展。

历史上,我们从农耕文明时代最繁荣的经济体,迅速滑落到工业革命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是欧盟和日本。新能源汽车也是绿色增长的亮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深层次趋势性变化。

要树立起大国能够主动塑造外部环境的新意识,树立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所以我们的政策外溢性很有限,或者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对外部的经贸环境影响很有限—我们主要是去分析、研判、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

绿色转型是全面的、系统的,蕴含着很多巨大机遇。所以,当前的世界经济依然处在一个困难时期,依旧有着很多挑战。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三是国际治理体系加速演变,争夺规则主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